砍头息,顾名思义,就是借款人在借款时,放款方先从本金中扣除一部分利息,剩余金额才是借款人实际到手的本金,这种现象在民间借贷中较为常见,砍头息合法吗?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个问题。
我们需要了解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砍头息的规定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》第二百条规定:“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,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,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。”《最高人民**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第二十七条规定:“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,人民**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。”
从上述法律法规可以看出,我国明确禁止砍头息的行为,放款方在发放贷款时,不得预先扣除利息,如果放款方违反规定,借款人只需按照实际到手的本金计算利息,而非原本约定的本金,砍头息为什么会存在呢?以下是一些原因和详细分析。
1、利息计算问题
砍头息的存在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放款方和借款人对利息计算方式的理解存在差异,放款方认为,借款人应该按照约定的本金支付利息,而借款人则认为应该按照实际到手的本金计算利息,这种分歧导致了砍头息的出现。
2、借款需求旺盛
在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由于****困难,不得不求助于民间借贷,而民间借贷市场的竞争激烈,放款方为了追求高额利息,往往采取砍头息的方式放贷,这使得借款人在急需资金的情况下,不得不接受砍头息的条款。
以下是砍头息不合法的具体表现和影响:
侵犯借款人权益
砍头息实际上侵犯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,借款人按照实际到手的本金偿还贷款,但放款方却要求按照约定的本金计算利息,这样一来,借款人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,加重了借款人的负担。
导致**
由于砍头息的存在,借款人和放款方在利息计算方面容易出现**,一旦发生**,双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解决,甚至可能诉诸法律途径,这不仅增加了社会成本,还可能影响借款人的信用记录。
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
砍头息的存在,容易导致金融市场秩序混乱,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砍头息进行非法集资、套路贷等违法行为,损害金融市场秩序,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。
如何避免砍头息的问题呢?
1、提高法律意识
借款人和放款方都应提高法律意识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不参与砍头息的行为,在签订借款合同时,明确约定利息计算方式,确保双方权益。
2、加强监管
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,严厉打击砍头息等违法行为,维护金融市场秩序。
3、优化金融服务
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的扶持力度,降低融资成本,从源头上减少砍头息的出现。
砍头息是一种不合法的行为,借款人和放款方都应避免参与,了解相关法律法规,提高法律意识,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,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,如果您遇到砍头息问题,建议及时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